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56431348

欢迎!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大消息!中国城市最大的红包来了!这些城市将受益最大(名单)!

7月11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官网上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接受记者采访”的文章,透露了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红利之所在”。


中国城市发展的“红利之所在”


文章说:今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综合政策效应加快显现的重要一年。其中在“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方面有5项工作:


一是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全面完成全国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5个跨省区城市群规划,指导地方开展省域内城市群规划编制。


二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四是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研究出台《市辖区设置标准》,继续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


五是推进特大镇扩权赋能,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允许特大镇按照相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发展。


这5项工作,就是当前国家层面给予地方层面最大的红利之所在。其中第三项,是含金量最高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这句话非常简单,但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和最激动人心的城市发展机会。


中国当前城市格局的问题


1、"省会独大"现象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


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


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


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


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


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


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


上海——金融中心



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


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


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


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


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


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


深圳——科技中心



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


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


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


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


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


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


广州是怎么衰落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革命起义、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一直就是中国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


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


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


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


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


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


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


少年强,则中国强。


今天引申一下便是:


权力强,则北京强;


金融强,则上海强;


科技强,则深圳强;


贸易强,则杭州强。


那么排名呢?


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上面探讨的是中国目前的一线城市,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是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感触。


中国中心城市布局的变化


18大之后,中央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当北京遭遇雾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困扰之后,国家改变了对“中心城市”的认识,提出了“建设10个北京”的思路。所谓“10个北京”,是全国要有10多个类似北京、上海这样,承担全国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


2016年12月,武汉和郑州同时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让获得这个头衔的城市增加到了8个,也就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四大省会城市。


这显然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单,至少在西北、东北两大片区都出现了空缺。就城市综合实力看,比郑州更强的深圳、南京、杭州都没有列入。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而国家发改委“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这句话,也向我们透露,这项工作是“正在进行时”。


此前有传闻说,国家将确定15个顶级城市,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定位为“全球城市”,其他11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在传言里,最终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南京、杭州、沈阳、西安、青岛、厦门。对此,住建部曾明确予以辟谣。


但与此同时,住建部承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从国家发改委刚刚的表态看,“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确在进行中。


对于内地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重大机遇,如果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则意味着在未来交通、基础科研项目等的布局中将获得先机。而城市的优势,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会有“全球城市”的定位吗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的牌子已经亮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位居其中,深圳缺席。但北上广显然在实力上强于郑州、武汉等城市。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里,都提出了“世界一流”、“世界级”的概念。所以,未来给予北上广深“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近,国家在海洋“十三五规划”里,给予了深圳、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所以,“全球城市”、“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定位应该会有。或者说,中国的顶级城市会分为两个层级,这是大概率的。


至于雄安新区,其定位也不弱于北上广深,但它到底是一个独立的城市,还是一个功能区,还有待明确。此外,在体量上,至少10年之内还比较弱小。


2、不算北上广深,会有多少个“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是5个: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


郑州都进入了,所以南京、杭州进入应该是没有悬念的。沈阳是东北的中心,东北需要振兴,所以沈阳也没有悬念。


西北地区,目前西安实力最强,综合实力跟郑州不相上下,所以西安的机会很大。这样,5个就变成了9个,新增的是:杭州、南京、沈阳、西安。


接下来还会有谁?此前传闻的是青岛和厦门。照理说,山东是第三经济大省,应该有一个城市入选。目前青岛综合实力仍然略强于济南,但济南在资金总量上已经超过青岛。从对内地辐射力上看,青岛太靠海边,不如济南。所以,青岛入选有争议。


至于厦门,主要的缺点是经济总量太小,综合实力弱于长沙、合肥、福州、大连、宁波、青岛。至于对中国本土的辐射力,也不如长沙、合肥位置更优。至于苏州、无锡、佛山、东莞这些明星地级市,都靠近中心城市,很难另立山头。


3、胡焕庸线以西,难道不需要“国家中心城市”?



上图就是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中国东西分界线。在西部,面积超过中国国土的一半,但人口不到5%。东重西轻,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大软肋,这种局面需要政策与之博弈。


从国家安全角度,中国需要在胡焕庸线以西至少布局2个国家中心城市,比较合适的是兰州和乌鲁木齐。虽然它们从实力上“不够格”,但他们在地理位置上“超级够格”。


国家规划不能简单地承认既有事实,还要与现状博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层级上,可以略微宽松一点。设立十二三个都没有问题。


4、高铁、城际铁路和空运,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利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1979年—2014年前后),港口先行。或者说,港口在基础设施里处于先导地位。原因很简单,我们当时处于“资金、产能引进来”的时期,当时甚至原料都是舶来品。


所以,大基建首先围绕港口展开,中国把几百年的历史欠账迅速补足。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看看2016年全球港口排行榜,前10名里7个是中国港口,这的确是非常骄人的成就。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资金、产能走出去”的时代,港口的吞吐能力其实有所过剩。而中西部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陆路运输的巨大需求。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又率先开启了人类的“高铁时代”。所以,我们团队率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正进入“陆地交通枢纽城市复兴,纯港口城市见顶”的阶段,被广泛转载和接受。


从这些年郑州、武汉、成都、重庆、长沙、合肥等一批陆路交通枢纽崛起,增长势头力压大连、宁波、连云港等城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未来,不断汇聚、交叉的高铁网络,以及新建的机场、通用机场将进一步提升一批内陆城市的价值。而城际铁路、地铁网络,将让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城市圈化”的新时代。


结论:


中国未来最大的投资机会,发展事业的机会,将向“全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及其城市圈集中。由于“全球城市”高不可攀,那么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将成为二线城市最大的机会所在。而这些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最佳创业、生活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成本低、发展空间大。


来源:财经韬略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专家智囊团

覆盖范围

     全网频道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下设332个市级频道,共2861个县级频道,为全国县域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资专业服务。

 更多>>

资源对接

     国际合作对接、品牌战略咨询、投融资、猎头服务、危机公关、高端峰会等,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企业服务经验。 
 更多>>

战略合作

     全球几十家政府机构、5万家行业企业、百余家行业协会、百座城市、百家媒体网站、十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上千行业专家资源。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 

 搜索公众账号:zgzpsjz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2:
 537428632(已满)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3:
 570623687

 新浪:http://weibo.com

 腾讯:http://t.qq.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推广合作 | 广告服务 | 留言建议 | 资料订阅

Copyright 2016 网址:www.chinazpsjz.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8177号

Tel:010-59466227  Fax:010-56431348   邮编:100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国铁建广场E座19层

备案主体:中建鼎成(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