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56431348

欢迎!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住总万科董事长冯晓科:我对装配式建筑前景充满信心

相关政策规定和发展目标的出台,意味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社会所向,也是行业趋势,大环境已经形成了,必须要顺应大势。

装配式建筑正在掀起一场建造方式的深刻革命,企业该如何参与到这场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化的行动中来,特别是开发企业该如何从思想上、技术上、管理上、人才储备上做好准备?


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晓科


十九大期间,中国房地产报房视频特别报道小组来到顺义,走进国家装配式建筑基地、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住总万科”)进行探访。住总万科董事长冯晓科就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企业运营模式等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中国房地产报专访。



装配式建筑大环境已形成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大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关注度比较高,你怎么看装配式建筑当下在中国发展的大环境?


冯晓科: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是装配式建筑的起步期,当时中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技术。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属于装配式建筑的探索期。从理论的建立,到国家标准规范的制定,已经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并有实际项目的落地。第三阶段是转型实践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10年。第四阶段时快速发展期,从2010年到现在。特别是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下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对于中国装配式建筑落地和实施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此后,住建部开始推行装配式建筑的试点城市,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了地方的实施细则。2017年国办发19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用10年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这个强制性的信号为中国未来10到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强制性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实施细则。北京市出台了2017年8号文件,对如何有效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包括对开发企业的激励政策,对开发企业土地获取设置了一些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落地。


京津冀一体化之后,河北和天津也在瞄准北京的政策,先后出台了地方的实施细则。所以我认为,装配式建筑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势发展的大环境。

开发企业是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定存在很多机遇,也有很多企业想去做,你觉得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应当如何把握机遇?


冯晓科:开发企业是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它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也是和当前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作为开发商,面临三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点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肯定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是先行先试的。在这些区域,先后均出台了一系列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的政策,比如在拿地环节进行强制,比如要求保障性住房必须采取装配式。这一点是开发商必须主动面对的。


第二点,就是要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管理、技术、规则、规程、体系。让装配式建筑与其产品结构能够很好地契合。按照装配式“五化”目标,即设计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在传统建造方式中,开发商很难达到既满足标准化,同时又能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而采取装配式建筑,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通过模数化的组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多方面需求。另外,开发商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团队。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施工生产方式颠覆性的革命,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工业化和集约化,在组织生产方式、工人的素质、管理的手段、管理过程、计划安排等环节,相比传统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用传统建造方式的思维去管理装配式建筑是行不通的。作为开发商应该积极主动去了解渗透,否则很难抓住这个机遇。


第三点,从政府的角度讲,开发商如果对装配式建筑不太积极,或者说缺乏经验和技术,从拿地环节开始,同等条件下政府就不愿意给你这个机会。另外,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势是集约化,可以有效地推动蓝领工人的转型,将其由原来的流动大军变为固定的产业工人,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地税收和就业问题,这些都是装配式建筑带来的一系列聚合效应。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主动作为,抢抓机遇。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国内的开发企业中推行装配式建筑,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冯晓科:应该说目前的适用范围已经很广了,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这几个一线城市。我们已经联合了万科、首开、碧桂园等20多家一线房企专门搞过的高峰论坛。我们不是被动去应对装配式建筑,而是要主动作为,并且要以高于国家标准来推动装配式建筑。比如住总集团今年在北京黑庄户开发的一个小区,50万平方米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而且装配率、预制率远远超过了北京市地方标准。这就是住总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响应国家政策上主动示范,也是要通过示范才能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住总与万科联合成立了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形成战略合作,你们当时合作的初衷是什么?现在的发展情况怎样?


冯晓科: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从住总来讲,我们做装配式建筑是有历史传承的,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们就拥有了亚洲最大的构件厂。而万科在王石主席的推动下,一直致力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他们每年都要派出几个团队到日本、德国去学习,从技术到管理等全方位地学习装配式建筑。但是万科毕竟是一个以开发为主的企业,在建造方面没有优势,而装配式建筑最关键的还是建造过程,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住总擅长的。所以两大集团的合作,应该说是把这种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有效地进行了整合。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公司发展得非常顺利。我们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和规范,先后取得了十几项国家专利,我们去年已经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同时也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合作与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挺进新三板挂牌,下一步要推进主板上市,进一步加强资本运作,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在京津冀的市场布局要达到20%,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产能的提升。


同时,我们正在推进几个产业园的建设,目前在宝坻拿了3000亩地建一个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园,在承德也拿了1000亩地,目标就是在京津冀的不同区位打造三到五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我们会把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的优秀企业整合到我们园区当中来,让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聚合效应,为京津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包括雄安新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贡献。



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到2020年我们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有一个大目标,你觉得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冯晓科:我认为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行业企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企业主动作为、示范引领非常关键。二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要持续发力,特别是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三是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像过去传统的建筑业,五方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管一段,这不是集约化的商业模式。四是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无论是建设企业、部品制造企业,还是施工总承包企业、设计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缺乏问题。


中国房地产报:你刚刚谈到商业模式问题,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是怎么实践的?


冯晓科:我们的商业模式目前也没有完全实现。住总现在正在推行EMPC模式。E就是规划设计,M就是制造,P就是采购,C就是建造。这四个环节必须由一个主体来牵头实施,这样才能实现集约化。集约化的组织,集约化的生产,高效化的运营,信息化的管理。住总目前正在打造以BIM为基础的云平台,就是把整个项目从设计建模一直到后期的工厂制造、现场安装,实现五维可视化的管理,对建造过程的所有的数据,实现信息化采集和管理,将产业进行非常高效的整合。


中国房地产报:你所说的一条龙全产业链,从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包括后期的运营,这个模式是不是适用于每一家企业?


冯晓科:我觉得应该是适用的。


中国房地产报:你们推行的EMPC模式与住建部推行的EPC模式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


冯晓科:我们就是把建造环节也纳入到了整个的模式当中来了。好处是解决部品生产的标准化问题。因为从设计源头,我们尽可能地让建筑单元的构件标准化,这样就能够实现模板的多次周转和使用,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节约资源。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这些想做而没有技术的企业来说,你们会做这种技术输出吗?


冯晓科:我们下一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要做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


从长远看,装配式建筑势不可挡。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装配式建筑说的越来越热,如果说做一个冷思考的话,你觉得在这个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冯晓科: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从行业准入方面,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还需要给予持续的关注。简单地说,不是所有的传统施工企业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个装配式建筑。在设备智能化建造方面,很多人喊得很凶,其实我认为中国现在装配式建筑要真正实现智能化建造,包括住总在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简单说从计算机怎么把这个图纸的信息传递给设备,然后设备直接跟机器人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我认为这个可能是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实现难度很大。有些企业也想紧跟市场,参与到装配式建筑中来,但是装配式建筑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不是说简单地模仿就可以完成。我们也是探索了这么多年,走了很多的弯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仍然还是在不断的学习。


中国房地产报:那你觉得中国当下装配式建筑和国外的比较差距在哪儿?


冯晓科:中国在建筑材料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就拿汽车来说,同样是奥迪车,在中国生产质量和德国的还是有差距的。差距在哪儿?主要是原材料,我们原材料还是有差距的。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我们国家在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制定方面是怎样的?


冯晓科:目前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但是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技术规章仍然没能得到统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与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还不匹配。因为中国制定标准的程序很复杂,需要层层论证反复研究,标准往往都比较滞后。目前是行业发展倒逼标准制定。


中国房地产报:在建筑行业住总是非常专业的企业,而且做了这么多年。对于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你的信心如何?怎么看待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冯晓科: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趋势我还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还是那句话,倒逼机制。


首先,随着环保意识的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不止京津冀区域,全国在绿色发展上的标准和要求都越来越高了。传统的建造方式与当前的形势不相匹配了,这是一个大环境,也是趋势。


其次,建筑业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了。普通力工每天要两百五到三百五,技术工种四百到五百块钱。这个收入已经基本接近住总管理人员的收入。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三到五年后,人工成本占比会接近40%到50%。应该说人工成本超过20%或者临界点25%,就应该坚决推行装配式建筑。


第三,从国家层面上,现在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都在力推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规定和发展目标的出台,意味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社会所向,也是行业趋势,大环境已经形成了,必须要顺应大势。


从这三个方面看,装配式建筑从大势上应该是势不可当的。


另外,从整个国家对装配式建筑这么多年的积淀来讲,无论是技术的储备,还是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基本上具备了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前提条件。我对装配式建筑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十年时间很有挑战性,如果企业、政府持续的发力,应该是可以实现30%这个目标的。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专家智囊团

覆盖范围

     全网频道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下设332个市级频道,共2861个县级频道,为全国县域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资专业服务。

 更多>>

资源对接

     国际合作对接、品牌战略咨询、投融资、猎头服务、危机公关、高端峰会等,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企业服务经验。 
 更多>>

战略合作

     全球几十家政府机构、5万家行业企业、百余家行业协会、百座城市、百家媒体网站、十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上千行业专家资源。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 

 搜索公众账号:zgzpsjz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2:
 537428632(已满)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3:
 570623687

 新浪:http://weibo.com

 腾讯:http://t.qq.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推广合作 | 广告服务 | 留言建议 | 资料订阅

Copyright 2016 网址:www.chinazpsjz.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8177号

Tel:010-59466227  Fax:010-56431348   邮编:100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国铁建广场E座19层

备案主体:中建鼎成(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