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56431348

欢迎!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经济观察】装配式建筑业 能否挣脱政策怀抱?(全文)

近日,漳州龙海市月港棚户区改造工程已进入吊装阶段。作为我省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保障房项目,其8栋26层安置房上部主体采用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整体预制率约17%。

为该项目供应PC构件的是龙海本土企业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是我省第一家PC构件厂商,但在2016年下半年拿下月港安置房项目之前的整整4年中,都未有市场订单。按照同行的说法,“先驱险变先烈”。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筑业的新“风口”。在官方叙事中,这种新型建筑模式将带来一场建筑业革命。时常见诸报端的宣传则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省工、省时、节能、减耗。然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业有着很强的由政策催生、靠政策维系的特点。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连续四年等不到订单

建超掌舵人洪建团,来自“福建八大建筑之乡”之一的龙海,多年来深耕传统建筑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大量倒塌的建筑,让他开始反思建筑业转型问题。他远赴日本、我国台湾等地震高发地考察。被广泛使用并且历经地震考验的装配式建筑,进入他的视野。

“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建筑转型方面,优势显著。”在其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情况下,洪建团决定提前入局,花费3000余万元,与包括台湾润泰在内的行业引领者合作,引进包括数百项专利在内的全套技术体系,这也成为日后装配式建筑国标与省标的重要参考。

2012年,建超长泰生产基地破土动工,这是全国第5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两年后,我省第一条现代化PC构件生产线在这里投产。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建超一直处于等订单状态。唯一实践的项目,是2015年封顶的自建的建超实验楼1号楼。这栋9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超过70%,是当时行业最高水准。

“我们一直在等政策出台。”洪建团说,终于,2016年2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意见提出,用10年时间,使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此后,国务院、国家住建部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与行动方案。2017年5月,我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我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以上。

政策风向下,一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站上了新“风口”。继月港安置房项目后,洪建团又承接了龙海“四馆一中心”、月港中心小学、月港幼儿园等3个政府工程。其中,“四馆一中心”是我省首个应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大型复杂公共建筑。龙海企业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参与当地紫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龙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筑业与工程管理股负责人吴亚杰表示,按照《2017年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要求,全省全年应完成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的指标,其中漳州的任务为30万平方米。在龙海落地的5个工程,基本完成了漳州全年目标。此外,在漳州实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还包括位于漳州开发区的职工之家、“招商局·芯云谷”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期工程。

“若无政策扶持,行业就垮了”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漳州的实践,全部为政府工程。而放眼全省,装配式建筑的商业推广依然有限,但福州、厦门等地都有案例。

“这个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在市场启蒙阶段,政策护航是装配式建筑业能够存续的前提条件。若无政策扶持,行业就垮了。”沈阳人邱德瑜于2016年加入泷澄技术团队。沈阳是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先行地区,早在2012年便作为国家试点开始了产业探索。

以被视为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上海为例,当地对装配式住宅项目,在一定预制率条件下按平方数给予补贴、进行容积率奖励等政策。3%的容积率奖励被认为是最大驱动力。而我省的激励政策,同样涵盖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税费优惠、行业支持等方面。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陈群主导的《福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课题组,曾在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开展了一次福建装配式建筑业调研,面向业者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最终梳理出该行业所面临的瓶颈。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成本高被提及最频繁:“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要高出300~500元/平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不愿主动选择开发。”

“装配式建筑确实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但PC构件生产设备、开模、构件堆存、运输等方面,又增加了新成本。”邱德瑜表示,PC构件厂属于重资产投入,动辄亿元以上投资,若不能通过规模生产来摊薄成本,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势并不显著。但实际情况是,在泷澄,PC构建生产线的设计年产能为10万立方米,而目前每年产量不足1万立方米,产能释放率相当有限。

规模小导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这被认为是目前装配式行业最大的掣肘。“目前,在不考虑政策补贴与奖励的前提下,行业内能够实现盈利的厂商屈指可数。”邱德瑜表示。

但受访业者也普遍认为,省内相关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泷澄公司董事长郭黎明表示,当前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明晰。我省住建厅印发的行业文件汇编显示,目前,我省各设区市中,仅福州、厦门、三明、泉州四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漳州版的装配式建筑业实施意见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至于业界更为关心的补贴与奖励政策,他们认为扶持力度、落实条件、可操作性等方面同样有待加强。

不能只盯着预制率

除了成本高企,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有限、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专业人才欠缺等因素同样被广泛提及。在预制率硬指标的背后,还有更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紫云棚户区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有安置户前来询问,装配式建筑是否牢固抗震,是否存在漏水之虞。”兰允定是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他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以大板房为代表的装配式房屋,但由于其质量与抗震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上世纪80年代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在国内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是区别于大板房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但公众对其认知依然停留在大板房时代。”

邱德瑜表示,目前行业内不乏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论证,但大都零散而不成体系。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未经历过足够的抗震性考验。对此,泷澄正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试图参与重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合作的课题《建筑结构抗震策略与结构体系分析》,要解决的便是公众认同的问题。

同时,泷澄公司已引进建筑信息化系统BIM管理平台,建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信息档案。“有BIM系统的支持,可实现建筑构件标准化、信息化生产,能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模拟建造,也可以模拟施工工序,从而在前期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矫正。”兰允定说,此外,其所有PC构件已实现了扫码可追溯。

专业技术人才,向来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稀缺资源。“同行之间互挖墙脚尤其普遍,且开价几乎没有上限。”邱德瑜说,在发展早期,部分地区甚至难以找到专业审图机构与工程验收机构。

在技术标准体系方面,虽然福建已先后发布了13个规范文件、4本地方标准和2本图集,基本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但在行业标准与规范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细化。

记者手记

加快推进市场化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与时兴的光伏产业类似,正当红的装配式建筑业带有强烈的政策属性。它发端于政策倡导,高度依赖政策扶持,深受政策走向影响,同时政策性工程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实践机会与订单来源。而其之所以备受官方青睐,源自其再造建筑流程,在省时省力、节能减耗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被视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建筑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

作为新生产业形态,在市场尚未完全启蒙的情况下,借由政策助推,无可厚非。但从产业长续发展而言,装配式建筑最终要走向商业与市场,在政府性工程之外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对于相继进场的从业者而言,若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为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具体到操作层面,在消费端如何寻求认同与支持,如何完善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充分构建行业标准与规范,如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实现成本的合理管控……装配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不仅仅是提高预制率这么简单,更是一个梳理并重塑产业体系的过程。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周志荣 郭高杰)近日,漳州龙海市月港棚户区改造工程已进入吊装阶段。作为我省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保障房项目,其8栋26层安置房上部主体采用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整体预制率约17%。

为该项目供应PC构件的是龙海本土企业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是我省第一家PC构件厂商,但在2016年下半年拿下月港安置房项目之前的整整4年中,都未有市场订单。按照同行的说法,“先驱险变先烈”。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筑业的新“风口”。在官方叙事中,这种新型建筑模式将带来一场建筑业革命。时常见诸报端的宣传则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省工、省时、节能、减耗。然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业有着很强的由政策催生、靠政策维系的特点。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连续四年等不到订单

建超掌舵人洪建团,来自“福建八大建筑之乡”之一的龙海,多年来深耕传统建筑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大量倒塌的建筑,让他开始反思建筑业转型问题。他远赴日本、我国台湾等地震高发地考察。被广泛使用并且历经地震考验的装配式建筑,进入他的视野。

“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建筑转型方面,优势显著。”在其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情况下,洪建团决定提前入局,花费3000余万元,与包括台湾润泰在内的行业引领者合作,引进包括数百项专利在内的全套技术体系,这也成为日后装配式建筑国标与省标的重要参考。

2012年,建超长泰生产基地破土动工,这是全国第5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两年后,我省第一条现代化PC构件生产线在这里投产。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建超一直处于等订单状态。唯一实践的项目,是2015年封顶的自建的建超实验楼1号楼。这栋9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超过70%,是当时行业最高水准。

“我们一直在等政策出台。”洪建团说,终于,2016年2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意见提出,用10年时间,使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此后,国务院、国家住建部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与行动方案。2017年5月,我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我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以上。

政策风向下,一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站上了新“风口”。继月港安置房项目后,洪建团又承接了龙海“四馆一中心”、月港中心小学、月港幼儿园等3个政府工程。其中,“四馆一中心”是我省首个应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大型复杂公共建筑。龙海企业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参与当地紫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龙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筑业与工程管理股负责人吴亚杰表示,按照《2017年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要求,全省全年应完成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的指标,其中漳州的任务为30万平方米。在龙海落地的5个工程,基本完成了漳州全年目标。此外,在漳州实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还包括位于漳州开发区的职工之家、“招商局·芯云谷”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期工程。

“若无政策扶持,行业就垮了”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漳州的实践,全部为政府工程。而放眼全省,装配式建筑的商业推广依然有限,但福州、厦门等地都有案例。

“这个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在市场启蒙阶段,政策护航是装配式建筑业能够存续的前提条件。若无政策扶持,行业就垮了。”沈阳人邱德瑜于2016年加入泷澄技术团队。沈阳是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先行地区,早在2012年便作为国家试点开始了产业探索。

以被视为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上海为例,当地对装配式住宅项目,在一定预制率条件下按平方数给予补贴、进行容积率奖励等政策。3%的容积率奖励被认为是最大驱动力。而我省的激励政策,同样涵盖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税费优惠、行业支持等方面。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陈群主导的《福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课题组,曾在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开展了一次福建装配式建筑业调研,面向业者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最终梳理出该行业所面临的瓶颈。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成本高被提及最频繁:“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要高出300~500元/平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不愿主动选择开发。”

“装配式建筑确实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但PC构件生产设备、开模、构件堆存、运输等方面,又增加了新成本。”邱德瑜表示,PC构件厂属于重资产投入,动辄亿元以上投资,若不能通过规模生产来摊薄成本,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势并不显著。但实际情况是,在泷澄,PC构建生产线的设计年产能为10万立方米,而目前每年产量不足1万立方米,产能释放率相当有限。

规模小导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这被认为是目前装配式行业最大的掣肘。“目前,在不考虑政策补贴与奖励的前提下,行业内能够实现盈利的厂商屈指可数。”邱德瑜表示。

但受访业者也普遍认为,省内相关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泷澄公司董事长郭黎明表示,当前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明晰。我省住建厅印发的行业文件汇编显示,目前,我省各设区市中,仅福州、厦门、三明、泉州四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漳州版的装配式建筑业实施意见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至于业界更为关心的补贴与奖励政策,他们认为扶持力度、落实条件、可操作性等方面同样有待加强。

不能只盯着预制率

除了成本高企,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有限、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专业人才欠缺等因素同样被广泛提及。在预制率硬指标的背后,还有更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紫云棚户区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有安置户前来询问,装配式建筑是否牢固抗震,是否存在漏水之虞。”兰允定是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他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以大板房为代表的装配式房屋,但由于其质量与抗震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上世纪80年代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在国内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是区别于大板房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但公众对其认知依然停留在大板房时代。”

邱德瑜表示,目前行业内不乏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论证,但大都零散而不成体系。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未经历过足够的抗震性考验。对此,泷澄正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试图参与重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合作的课题《建筑结构抗震策略与结构体系分析》,要解决的便是公众认同的问题。

同时,泷澄公司已引进建筑信息化系统BIM管理平台,建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信息档案。“有BIM系统的支持,可实现建筑构件标准化、信息化生产,能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模拟建造,也可以模拟施工工序,从而在前期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矫正。”兰允定说,此外,其所有PC构件已实现了扫码可追溯。

专业技术人才,向来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稀缺资源。“同行之间互挖墙脚尤其普遍,且开价几乎没有上限。”邱德瑜说,在发展早期,部分地区甚至难以找到专业审图机构与工程验收机构。

在技术标准体系方面,虽然福建已先后发布了13个规范文件、4本地方标准和2本图集,基本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但在行业标准与规范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细化。

记者手记

加快推进市场化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与时兴的光伏产业类似,正当红的装配式建筑业带有强烈的政策属性。它发端于政策倡导,高度依赖政策扶持,深受政策走向影响,同时政策性工程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实践机会与订单来源。而其之所以备受官方青睐,源自其再造建筑流程,在省时省力、节能减耗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被视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建筑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

作为新生产业形态,在市场尚未完全启蒙的情况下,借由政策助推,无可厚非。但从产业长续发展而言,装配式建筑最终要走向商业与市场,在政府性工程之外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对于相继进场的从业者而言,若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为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具体到操作层面,在消费端如何寻求认同与支持,如何完善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充分构建行业标准与规范,如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实现成本的合理管控……装配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不仅仅是提高预制率这么简单,更是一个梳理并重塑产业体系的过程。

来源:东南网(福州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专家智囊团

覆盖范围

     全网频道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下设332个市级频道,共2861个县级频道,为全国县域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资专业服务。

 更多>>

资源对接

     国际合作对接、品牌战略咨询、投融资、猎头服务、危机公关、高端峰会等,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企业服务经验。 
 更多>>

战略合作

     全球几十家政府机构、5万家行业企业、百余家行业协会、百座城市、百家媒体网站、十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上千行业专家资源。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 

 搜索公众账号:zgzpsjz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2:
 537428632(已满)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3:
 570623687

 新浪:http://weibo.com

 腾讯:http://t.qq.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推广合作 | 广告服务 | 留言建议 | 资料订阅

Copyright 2016 网址:www.chinazpsjz.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8177号

Tel:010-59466227  Fax:010-56431348   邮编:100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国铁建广场E座19层

备案主体:中建鼎成(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