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56431348

欢迎!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装配式建筑改变行业底层逻辑,工业化让竞争从酒桌变为技术


有一位建设集团的老总用三个词,概括过中国的建筑行业:酒桌、农民工、水泥。



“在酒桌上搞到项目,然后找到一帮农民工,教他们用水泥造房子,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他自嘲在中国从事建筑行业,就算赚了钱,在普罗大众的眼中,地位也就比煤老板高一点,这个关系竞争力驱动的产业身上的灰色,总是挥之不去。


这样的自嘲多少有些夸张,但是建筑行业草莽粗放,没有核心技术的现状也是事实。


现在建筑行业面临发展低迷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近10年一直徘徊在3.5%左右,属于微利行业,再加上一直存在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很多企业的生存都是如履薄冰。


大部分传统建筑公司现在做的主要是分包,技术层面上拉不开差距,这个行业的生存逻辑30年未变。在中国高铁、桥梁、道路都已经向外输出的时候,到外国造房子还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华临绿建的创始人金天天说:因为造桥和造路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装配,还是设计阶段的装配,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而装配式住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自称没有拼不出的乐高,从小在建筑工地耳濡目染,大学也毅然决然学了土木工程的浙江华临建设集团二代,在房地产历练了8年后,选择回到了很low很苦的建筑业。打动他的就是装配式建筑技术,他认为这个技术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让建筑业真正完成转型升级。


“很多建筑公司的二代都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因为太苦了,也没什么意思,我觉得未来的建筑企业一定不是现在这样,这个是我的基点。如果我觉得建筑公司以后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的,那我也不会回来。”




 金天天  华临绿建创始人




我觉得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理念,不能单单说是一种技术。


建筑企业这么多年的粗放式的发展之后,怎样让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在传统建筑方式下很难得到突破,因为现在建筑公司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


以前我们推过BIM技术,就是把专业的二维图纸整合成三维,然后预先设计,有个虚拟建造的一个过程。这个技术很好,但是传统建造方式没有改变,它穿插不进去,发挥不了作用。


现在很多人在用,但我觉得它对传统施工没有什么颠覆,用了这个东西,对现场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没有也无所谓。项目管理提升不了,建造的进度,成本管理也突破不了。


但是装配式建筑不一样,它要把部分的构件运到工厂里生产,再到现场来拼装,这个时候现场就要听你的,不然他装不了。而且这个技术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的,刚好跟BIM技术结合在一起。


我觉得房地产企业的做法,对我们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启发,大的房地产企业都会有自己集约化的产品,不会说这个楼盘是A类产品,另外的楼盘就跟这里完全不相关,它的产品在不断迭代。


它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面叠加,而我们施工企业都是跟着设计单位在走,没有产品的迭代。


我在从事房地产的时候,做过一个叫梧桐蓝山的项目,这个项目给了我很多灵感。梧桐蓝山是两期开发的,总共是33万方的一个大盘。当时一期的时候,我起到的是一个辅助作用,但是到二期的时候,我起到的是一个主导作用。


我发现,在一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调整、小的迭代,产品好控了,质量好了,客户需求也跟上来。产品就是应该在一个基础的模板上,结合市场修改,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线,1.0到2.0慢慢迭代,但是建筑行业完全没有这个东西,甲方要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完全丧失主导权了。


去年年会的时候我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房产企业,设计不是他自己设计的,施工不是他自己施工的,甚至销售它都是外包,物业公司有可能也不是他们自己的,为什么我们大部分的利润被他们拿走?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把资源整合起来了。


我们施工单位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做,就是找人,而且是以包代管,所谓的施工总承包,就是拿下项目后又包给别人了。很多话语权还不在自己手上,赚的只是一点辛苦钱。


建筑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是扩大不了,质量也管控不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的核心没把握住,你看现在是怎么样,谁到了工地上,一帮人来干,直接干就好了,里面没有一个动脑子的,全靠工地上的人发挥。


建筑业转型升级,这个是我父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早就看到,建筑业现在这种传统手工的方式需要改变,建筑企业太累了,管项目更累。


他本身是做项目经理出身,做这个企业的理念,一直都是说要做自己的项目。但是我们的份额也就只占到一半,是我们自己直营的,其他也是要挂靠的。挂靠的风险很大,我们一直想把它撇掉,但是这个东西撇掉了,我们的规模起不来。


这一点也是我自己看到的,建筑企业的一个通病,有这么一句话,你陪人家喝酒卖不出产品,是因为你的产品有问题,我们建筑企业就是,不知道核心价值在哪里,现在看不到,没有门槛。



交给他做或交给你做,只是因为面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谁能够做的更好,如果人家造1.8个亿的,我1.6个亿,人家要是说三年能造完,我两年就造完,人家肯定会来找你。但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竞争,没有拉开质的差别,大家都没核心竞争力。


华临建设得到的钱江杯、西湖杯都不计其数,但问题是得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专利和技术,很多建筑企业都是为了评奖去评奖,并不是通过专利技术去评奖。


我在研究装配式建筑政策的时候,它里面有几条条款非常吸引我。


第一,装配式建筑可以采用邀请招投标,不用公开招投标,可以邀请有技术能力的、能够做装配式建筑的人来参与,这样竞争门槛就高了。


第二,装配式建筑宜采用EPC模式,也就是所谓这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以后走下去,可以让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生一个转变,改变以前的设计、施工、生产脱节的状况。


以前建筑企业实现规模化很难,现在慢慢的,有一些企业已经凸显出来了,有责任,也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国家政策这么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就是因为本身建筑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然而这个行业太落后,必须要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效果图


我用三点来概括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差别:


第一,装配式建筑必须要做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集成利用资源,前端要考虑后端,后端要考虑前端,把这个建筑的产品变成一种最终的产品,而不是个半成品。


第二,工业化手段的介入,预制构件,包括现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把我们现场的一些手工业替换掉。


第三,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结合,建筑里面有大量的数据,用信息化技术把数据系统化,建立数据库,积累起来后能在后面的项目中再发挥作用。


这三点就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基础。



有几句话可以直观地概括,装配式建筑究竟要改变什么:


1. 像造汽车一样的造房子,所谓的设计施工要一体化。


2. 把工地变为工厂,就是把机械化程度要提高。


3. 把农民工变为产业化,农民工不在工地上施工,在我们工厂里面。


4. 就是要把房屋的建造变为制造。

根据住建部在2015年11月14日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要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已经连续20年,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占比仍低于3%,所以,未来新建建筑的30%将采用装配式建筑,其市场规模将由每年约3千亿升至3万亿人民币。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太明显了,现在推广普及的真正阻碍在于成本。


为什么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


第一,用工厂化生产的这个单品,一定是比现场浇铸的要贵,而人工成本现在还抵消不了这部分差价。


第二,前期的工厂建设、技术研发的成本都摊在里面,只有生产的数量足够大了,这部分成本的比重才能降下来 。


华临绿建项目现场


成本高是事实,短期内也很难改变,但你必须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我要把我穿的衣服换成名牌,那可能是贵的。但问题是我换了这件名牌,今天去谈了个一百万的业务,那你觉得这件衣服贵不贵?


装配式建筑的附加值和综合价值,在房产单位已经体现了,万科很早就开始提装配式建筑了。那时候王石到日本去看,看到建筑工业化的建筑,就是产品又可靠,开发周期又很短,那它的开发成本就好控制了。


现在可怕就可怕在,我们大家都是为了装配而装配,设计施工一体化这条线永远都拉不通。


现在,我们做的主要还是预制,是装配式建筑的初级阶段,叫部品化,就是必须有预制构件的介入,下一步就是开始标准化。


以前大板建筑最大的问题是抗震,现在的装配式建筑跟原来最大的区别,就是跟现浇结构的一个结合,并不是搭好就完了。把一些现场方便预制的,对现浇有帮助的地方预制,最后整体还是现浇,达到现浇的结果。


很多人都担心这样的建造方式,会不会让所有的房子造出来都一个样,其实信息化技术和设计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进行组合。


以前连CAD都不很普遍的时候,户型是没办法组合的,现在信息化技术标准的模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样子,预制还是那个预制,但是预制的东西和预制后面的支持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


而且我始终认为,装配式建筑只是一种生产方式,建筑业工业化的一个基础,在它的基础之上,可以生产智慧的建筑,也可以去生产被动房这样的建筑。很多功能性的东西,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可以融合进去。


所以装配式是前提,装配式来了之后,无论房产做装配,施工做装配都可以实现,核心就是要把后面的一些东西放在前面。


 华临绿建这家公司,底层逻辑是做装配式建筑,然后在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上可以开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形态,我们把这个叫做装配式+


华临绿建研发中心,就是国内首个装配式被动建筑项目,在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上加了被动房技术。装配式属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造技术,而被动房是建筑物理学。


2016年,我们去德国参观了一些被动房,体验非常好。它就像一个保温杯,在保温杯里面加了一套新风系统,做到恒温恒湿。


但是这个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却非常困难。因为国内做被动房的,是把一些原有的房子改造成被动房,原来这个坯子不行,本来就是漏气漏风的,施工结构不过关。


华临绿建项目现场


装配式建筑对传统建筑,也是一个生产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就想到了把这两个技术结合在一起,基地里面研发中心也是在不断的做测试、实验。


之所以要在基地里面做研究院,其实也离不开我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情节,科班出身的人对知识总是有一些崇拜。


当时,我的老师提过三点对建筑业未来的看法,我一直忘不了:


第一,要营造建筑文明现在的环境很污浊,我们要做我们自己的建筑文明。


第二,我们要开一所建筑学校,就是说要把这些人才培养起来,真正能够造房子的培养起来。


第三,要建一个建筑的研究院。


我是真的看到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机会,觉得未来的建筑企业不是这样,这个是我的基点。


如果我觉得这个建筑以后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的,那我也不会回来的,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就是建筑企业怎么去转型升级的这个点,包括我父亲他为什么犹豫要不要让我回来,也是因为这一点。


他告诉我:如果还是传统建筑业的传统方式,你就不要回来了,太苦了。我也不适合经营,有些人可以是整天吃、喝、接业务,浮于表面,做这种经营性的工作的,我是不适合的。


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


装配式建筑来了,这些风气都是可以转变的,这样的转变给行业带来的前景,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跟外国同行相比,其实我们有很多优势,我们的产业配套,我们的勤劳程度,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人都比国外要好,而且我们的建造技术,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桥梁、道路这些都已经出去了,为什么我们造房子出不去?


因为造桥和造路,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装配,还是设计阶段的装配,都已经实现了,而装配式住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专家智囊团

覆盖范围

     全网频道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下设332个市级频道,共2861个县级频道,为全国县域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资专业服务。

 更多>>

资源对接

     国际合作对接、品牌战略咨询、投融资、猎头服务、危机公关、高端峰会等,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企业服务经验。 
 更多>>

战略合作

     全球几十家政府机构、5万家行业企业、百余家行业协会、百座城市、百家媒体网站、十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上千行业专家资源。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 

 搜索公众账号:zgzpsjz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2:
 537428632(已满)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3:
 570623687

 新浪:http://weibo.com

 腾讯:http://t.qq.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推广合作 | 广告服务 | 留言建议 | 资料订阅

Copyright 2016 网址:www.chinazpsjz.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8177号

Tel:010-59466227  Fax:010-56431348   邮编:100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国铁建广场E座19层

备案主体:中建鼎成(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